睡眠科普系列——第四讲 “非药物”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-I
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11-17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浏览次数:253


失眠认知行为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


 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-I(以下简称CBT-I)是一种结合认知和行为方法的心理方法,它认为失眠是一种不良的睡眠习惯和认知方式所致。失眠者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负面的认知和情绪问题引起的,这些问题会使失眠者的注意力过于集中于睡眠问题上,从而导致失眠持续存在。CBT-I的目标是通过改变这些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,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,从而缓解失眠问题。

 


CBT-I的简介




 CBT-I是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形式,专门针对失眠。它通过改变个体的睡眠行为和睡眠认知,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睡眠。CBT-I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睡眠质量和缩短入睡时间,同时减少夜间醒来和早醒时间。

 研究表明,CBT-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。CBT-I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睡眠,还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。

 


CBT-I的内容



 失眠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:睡眠卫生教育、刺激控制、睡眠限制、松弛疗法、认知治疗。



1、睡眠卫生教育


1.只需睡到第二天恢复精力即可;

2.规律锻炼,规律进餐,且不要空腹上床;

3.确保你的卧室很舒适、夜间的温度适宜,且不受光线和声音的干扰;

4.夜间避免过度饮用饮料,避免饮酒、吸烟,减少咖啡因的摄入;

5.别把问题带上床,不要试图入睡;

6.把闹钟放到床下或转移它,不要看到它;避免白天打盹。

7.优质的睡眠需要舒适的睡眠环境作为支撑,洁净且高质量的室内空气环境可以明显提升睡眠品质;睡眠环境的最佳温度24-26摄氏度,最佳湿度50%~65%,空气中粉尘颗粒物、甲醛、VOCs、异味及气溶胶病毒细菌等污能有效去除,在保障空气洁净度基础上,天然生态的空气负氧离子能超过1200个/cm3,也能给睡眠改善提供很好的基础。


2、刺激控制


1.减少卧床时的清醒时间来消除患者存在的床和觉醒、沮丧、担忧等这些不良后果的消极联系,重建睡意与床之间的积极联系,使患者迅速入睡。

2.将卧床仅仅当作睡觉与性生活的地方;

3.只有晚上有睡意或者到了规定的睡眠时间时,才上床休息;

4.如果卧床后感觉到大约20分钟内无法入睡时(无需看表),应离开卧室,进行一些放松活动,直到感觉有睡意再返回卧室睡觉;

5.如果再次感觉到大约20分钟内仍然无法入睡时,重复上条策略,如果有必要,整晚都可重复该过程;

6.无论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多少,第二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起床(包括周末)。



3、睡眠限制


  失眠患者常常想要用延长卧床时间来增加睡眠的机会,或通过卧床来缓解白天的疲劳,却往往使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。睡眠限制疗法缩短卧床清醒时间,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。最初,这一干预会导致轻到中度睡眠不足,睡眠时间少,但是睡眠却更为稳定。随着有效睡眠时间的提高,逐步增加在床时间。

1.减少卧床时间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,但不能小于4.5小时;

2.只有睡眠效率超过90%的情况下才可增加15分钟的卧床时间;当睡眠效率低于85%时则减15分钟卧床时间;睡眠效率在85%-90%之间,卧床时间不变;

3.避免日间小睡,并保持起床时间规律。


4、松弛疗法


适合以“不能放松”为主要表现和(或)伴多种躯体不适的人。具体的方法有:

1.肌肉放松(按照头臂部、头部、躯干部、腿部的顺序)

2.呼吸放松(通过呼吸感受躯体紧张、气流进出以达到放松状态)

3.意象训练(通过想象放松每部分的肌肉)

4.正念放松(通过接触当下,专注感觉,减少思维、判断等认知活动)

放松可以增强大脑对神经系统的控制,降低焦虑,缓解紧张等情绪,使自己从白天的压力中放松下来,提高睡眠质量。



5、认知疗法



1.纠正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;

2.保持自然入睡,避免过度关注并试图努力入睡;

3.不要担忧自己失去了控制自己睡眠的能力;

4.不要将夜间多梦与白天不良后果联系在一起;

5.不要因为一晚没有睡好就产生挫败感;

6.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,不要持有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采取白天多睡的补偿心理。

治疗适用于:患有失眠症的成人;无法适应CPAP呼吸机治疗的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的成人;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状态的婴儿、儿童和青少年;反复做噩梦的成人和儿童。


测试